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历史上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上天
      时间:2013-04-24 17:16

  1970年4月24日 (农历三月十九),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发射背景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当年积极倡导我国要搞人造卫星的知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此建议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张劲夫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为了开展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于1965年9月,开始组建卫星设计院。在科学家钱骥领导下,科技人员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了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当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影响巨大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科学工作者决定用电子振荡来模拟《东方红》乐曲。这是一个有中国特点,在技术上比较先进的识别信号。1966年5月,经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机部负责人共同商定,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取名为“东方红一号”。1967年初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正式命名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总体目标概括为四句话: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

  “东方红一号”经历了模样、初样、试样和正样研制阶段,科技人员们艰苦奋斗,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4月1日,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运抵我国西北的酒泉发射场。1970年4月24日10点,运载火箭1、2、3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准确入轨。周总理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准备庆贺”!并于第二天在当时正在我国召开的3国4方会议上宣布:“为了庆祝这次会议成功,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一个礼物,这就是昨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文革”时的照片:当卫星通过北京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发射过程

  21时34分,零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而后按程序依次下达了“转电”、“牵动”、“开拍”的口令,发射场区和各观测站的测量、记录设备立即同时开动,光测设备开始拍照。21时35分,二中队长张积华下达了“点火”口令,操纵员胡世祥按下了发射控置台上的红色“点火”按钮:“起飞”。21时35分44.7秒,运载火箭喷吐出桔红色的火焰,伴随着轰隆轰隆的咆哮声,离开发射台,徐徐升空,渐渐在发射场视野中消失了。

  火箭起飞后,设在29#通讯调度中心调度员,准确地重复零号指挥员发出的一连串口令,组织协调全国各地的观测系统展开工作。发射场区各光遥设备立即抓住了目标,大容量遥测收到了遥测信号,单脉冲雷达和多普勒测速仪也抓住了目标。5分钟后,卫星进入南方入轨测量区,湘西站首先发现目标,接着南宁、昆明、海南站也相继发现并跟踪上了卫星。在火箭飞行中,各观测站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一级关机”;“一二级分离”;“二级关机”;“二三级分离”;“三级关机”;“卫箭分离”;“卫星入轨!”

  卫星刚刚飞出南方测控区,指挥中心计算机很快算出了卫星的初轨数据并上报北京。设在湘西、海南的观测站也很快将接收录制到的“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磁带,由专机送到北京,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

  “东方红一号”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再次进入中国西部上空,新疆喀什站当即捕获目标,并将轨道参数传送到东风指挥中心,经计算,向北京报出了卫星飞经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时间和方位。

  22时,周总理高兴地向毛主席报告了第一颗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一小时后,周总理签发了公布发射卫星成功的《新闻公报》。

  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173公斤,比苏联(83.6公斤)、美国(8.2公斤)、法国(38公斤)、日本(9.4公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形式,卫星调控系统,也都超过了他们第一颗卫星的水平。《新闻公报》发布后,全国一片欢腾,人们争着看《号外》,聆听《东方红》乐曲,上街游行庆祝。

  4月25日,周总理离京参加“三国四方”会议时,他兴致勃勃地说:“为了庆祝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给你们带来了中国人民的礼物,这就是,昨天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5月1日晚9时,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亲切接见了发射卫星代表,并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李福泽、粟在山、王盛元、王占华、吴建标、牛允田、鲍厚国一一握手。并意味深长地说:“天上有两千多颗卫星,我们才有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否则会走向反面。”

  历史点评: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遥感卫星多次发射、回收成功;静止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这一系列的胜利成果,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