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历史上的今天:沈从文病逝 揭秘其为何与鲁迅交恶?
      时间:2013-05-10 14:45

  开栏语:历史上有无数个今天,无数个今天凝聚成历史。每个今天都会发生不一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品鉴。华声在线历史频道以“历史上的今天”为切入点,寻找曾经此时此刻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动、或离奇、或让人开怀一笑……所有这些,我们都将一一呈现,以飨读者。

  1988年5月10日 (农历三月廿五),著名文学家沈从文逝世。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个人年表

  1902年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贫苦之家,学名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鼓励下自学写作。

  1923年去北京。报考燕京大学国文班,未被录取。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发表作品,接着又在《现在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

  1929年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爱上女学生张兆和。这时期的作品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等。

  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1931年陪同丁玲营救胡也频未果,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

  1931年至1933年在国立山东大学任文学院讲师;

  1933年9月9日,与张兆和结婚。同月23日,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创作《边城》。

  1938年春,到昆明,继续与杨振声编选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1月,任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

  1948年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

  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

  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

  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

  1969年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

  1978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偕夫人张兆和赴美探亲讲学。

  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着。

  1983年突患脑血栓,住院治疗。

  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

  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历史点评: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