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南京即日起暂停批发市场活禽交易
专家:H7N9禽流感病毒100℃加热2分钟可灭活
H7N9禽流感疫情是近几天公众最为关切的事情。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4月5日17时,全国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6例,其中死亡6人。目前疫情仍处于散发状态,好在未发现人传人,各地也在紧急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实干”的行动,好过“空谈”的安抚。尽管这是全球首次从人身上分离出相关毒株,但从疫情发生之后的情况来看,各地职能部门的行动显得较为迅速:譬如4月5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再次从上海市送检的738份样品中检测到19份H7N9禽流感阳性样品。据此,上海市政府已发布通告要求全市暂时停止活禽交易、暂时关闭所有活禽交易市场;上海将加强市境道口的执法检查,自4月6日起暂时禁止外来活禽进入上海。3日下午,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到省疾控中心检查广东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并召开现场会议部署防控工作;山东已出台《防控预案》应对H7N9禽流感;香港食物及卫生局5日宣布加强监控措施,今起额外实行4招抗疫……
面对疫情,基于生命权益的敏感、或适度紧张,这是人之本性,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有利于促使公权部门更警惕于未然的风险。然而,如何防止这种适度紧张不至于发酵成群体恐慌,或者还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一是持续有效的公开透明。疫情进展到什么程序,防疫出现了怎样的变局,民众如何防范风险……凡此种种,都需要事无巨细的及时披露。信息社会,谣言只能止步于透明与公开。于此而言,官方在2013年春天的表现,较之于历史上的慌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譬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3月30日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第二天就发布了详细的疫情信息。截至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具体到地方和人,以及患者患病经过和看病过程,官网上也发布预防禽流感的相关信息,并持续更新与疫情相关的最新资讯。
二是制度化的应对程序。不管怎么说,疫情总是客观存在的,杯弓蛇影或草木皆兵固然没必要,但谁也不敢掉以轻心。遵循相关程序,做好短期应急与长期预案,这是民众最关心的事情。2003年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布并实施,这也意味着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了法制化轨道。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7年8月,《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同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今天,我们在H7N9禽流感疫情上的从容有序,无不有赖于以上制度化的保障。
三是科学权威的舆论疏导。疫情无论大小,都事关公共利益,政府怎么说、专家怎么讲,往往是重塑公信或透支公信的关键节点,要让每一个公共信号发挥出号召与动员的力量,只有真诚沟通,站在民众立场与视角,抚慰那些合情合理的纠结与疑虑。譬如板蓝根究竟对H7N9禽流感有无预防作用、譬如能不能断言H7N9禽流感绝无人际传播可能等,起码眼下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如果语出多门、各说各话,不仅令公众无所适从,也容易戕害科学与权力的公信力。我们固然要禁绝主观臆断的流言,更要审慎对待缺乏权威论证的“专家说法”、“地方说法”。从10年前的“抢购板蓝根”到数年前的“抢水”、“抢盐”,说明公众的心理仍很脆弱,通过合乎理性与逻辑的权威发布为公众解疑答惑,才能逐步减少公众心中的恐慌。
一场疫情,也是一次“沙场点兵”。今天,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尊重权利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我们要打赢应对疫情的战役,就要遵循透明与理性的底线,既要加班加点又要循序渐进,既要客观理性又要将心比心,真正让2013年的春天,更美好、更淡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