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东 >
    长三角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时间:2020-12-07 10:51 作 者:

  长三角正在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12月5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暨“十四五”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表示,目前江苏在牵头新型显示产业链的梳理,上海在牵头机器人产业链的梳理。

  “每个省牵头一个产业链,然后区内区外合作,形成一些相应的计划加以推进。”阮青说。

  9月10日举行的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视频会议上提出,三省一市将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梳理断链风险点

  在联合开展的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中,主要做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产业链监测分析,开展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研究,梳理断链风险点,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配套政策建议。

  二是针对断供风险,要加快建立产品备份系统,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三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

  而在这样一个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中,政府将加强支持引导,加强供应链风险预计和应对协调服务。

  目前,江苏省工信厅牵头拟定了长三角经信部门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方案。方案以率先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加快推进“三个协同”,着力推动“五个联合”,建立长三角产业链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支撑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领导和协调下,建立三省一市经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搭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平台。

  三省一市的联合行动已经展开。

  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为加快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机制,打造长三角区域新型显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11月20日,长三角三省一市经信部门已经签署了共同推进新型显示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11月18日,江苏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周毅彪带队赴上海,就联合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进行协商对接。其中透露的消息显示,目前,江苏也在牵头进行长三角新型电力装备产业链的梳理。

  11月8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布《关于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头部企业为引领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九城市内龙头骨干企业、重点项目为主抓手,推动在产业链各重点环节形成细化分工与互补,通过产业链整合、建立联盟、关键技术掌控、股权并购等方式,构建完整产业链合作生态,提升重点产业链竞争力。

  而在9月9日召开的长三角企业家圆桌会议上,长三角超导产业链联盟、长三角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联盟、长三角数字健康产业链联盟、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等四个产业链联盟授牌成立。

  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下阶段,科技和产业创新将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主战场。

  今年8月20日召开的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长三角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习近平强调,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表示,长三角区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要把强化科技创新放在核心支撑的位置。通过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同时也要对全国高水平科技创新起示范和带头作用。

  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区域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市场潜力大。

  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三省一市不仅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研发强度均超过了3%。

  而从产业来看,目前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2,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

  但目前,范恒山认为,长三角地区的现实创新能力、创新条件仍然不够匹配,关键创新能力仍有短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性、引领性的技术较少,科创与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长三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长三角地区要协同打造聚集力强的创新环境,全面清理一些不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政策和做法。”范恒山说。

  包括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在内,阮青表示,长三角将通过六方面举措,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构建长三角科创圈

  首要的举措,就是构建长三角科创圈。

  阮青表示,长三角将以上海为龙头,携手南京、杭州、合肥,以沿沪宁(G42)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G25)生态经济带为支撑,构建长三角科创圈。通过畅通创新要素流动,集聚创新资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同时,三省一市还将推动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强化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重大科学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实验室布局,支持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

  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

  “还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阮青说,三省一市要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产生一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全国创新策源地,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争取一批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

  2017年遴选确定的我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包括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能源环境、农业、生物健康、太空海洋开发利用等领域的15项具体项目。

  接下来,三省一市还将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其中,在研发方面,要加快形成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在技术转移方面,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多渠道培养技术转移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在交易方面,以长三角地区四个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深化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功能,建立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

  6月6日在2020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举办的长三角首次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活动中,共拍卖60项科技成果,涉及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节能环保、农业林业6个领域,总起拍价9610万元。109家企业参与角逐,最终60项科技成果全部成交,总成交价1.34亿元,增值率39.57%。

  而在数字经济领域,长三角还将抢跑数字经济“新赛道”。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不是打造自己的’小水桶’,每个地方都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贡献自己的长板,组成一个更大的‘大水桶’,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承担长三角‘国家队’的作用。”阮青表示。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