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地方 > 华中 >
    邵阳蝶变:经济增速变快了
      时间:2013-08-26 15:55

  记者在邵阳市发改委和统计局获悉,上半年,邵阳市6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完成GDP492.9亿元、增长10.3%、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6;规模工业增加值157亿元、增长11.8%、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394.3亿元、增长34.9%、高出全省8.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2亿元、增长13.4%、高出全省0.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财政收入57.2亿元、增长18.6%、高出全省3.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进出口总额2.74亿美元、增长17.5%,高出全省7.5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5。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抓工业不放松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邵阳市年初就把壮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领导精力、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制订出工业发展的具体计划,使新增产值过200亿元产业2个、过100亿元产业1个。加快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并建成重卡生产线,湘窖酒业建成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宝庆煤电二期完成立项审批并启动工程前期建设;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投产;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项目建成投产;大成科技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完成省内平台建设并开始全国试点;百威啤酒年产50万吨啤酒生产线完成主体工程;二纺机新址二号厂房建成投产;湘中制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邵东皮具基地初具规模,发制品暨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出口基地、湘中铸造中心、恒远资江水电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生产线开工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了2至3个工业项目,促进了经济速度平稳增长。

  坚持抓项目保增量 实施进程稳步推进

  注重抓重大项目建设,是邵阳市确保经济增量的一大举措。今年上半年该市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稳步推进,其中洞口、城步所有项目全部开工,绥宁、武冈开工率均在90%以上。

  一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如针对项目开工不足的问题,对未开工项目排出开工时间表,确保年度开工率100%。特别是对“四个十大工程”,做到明确责任、分析原因、倒排工期,确保尽快形成实物量。各级各部门一心扑在项目上,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即“项目在一线调度、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奖惩在一线兑现”。针对项目征拆难的问题,中心城区快速推行区级政府征拆主体责任、集中连片征拆安置、加大拆违控违和司法强拆力度等刚性措施。

  二是破解重大项目融资难题。邵阳市财力有限,财政资源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已过度使用,该市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破解融资难题,想方设法扩大银行信贷投放、创新引导民间投资和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一方面用好增量,重点强化资本市场融资。抓好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入驻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覆盖,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平台;另一方面盘活存量,重点强化闲置资产利用。探索采取股权转让、整体出售、权益出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了资产存量;加大对闲置土地、违法用地的清理力度,促进了闲置地转化利用。把沉淀的住房公积金收益资金用好用活,加快推进住房公积金增值部分用于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建设试点工作,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坚持抓改制促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邵阳市注重加快企业改制,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年初,该市决定今年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改制完成70%以上,30户国有流通企业和36户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0%以上。到目前止,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已有24户通过职代会正式进入改革程序。其中市化工总厂,圆珠笔厂已完成改制主体任务。同时强力推进各县市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园区建设。在全市形成“抓工业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突出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60家以上,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宝庆科技工业园按照调整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融资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思路,强力推进了园区建设。启动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特种造纸、发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坚持抓三产增比重 服务产业不断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首先,壮大旅游业。邵阳市完成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编制,制定了邵阳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启动游客服务中心、蔡锷故居建设。利用崀山世界品牌优势,发挥崀山龙头作用,完善崀山、南山、云山、花瑶、黄桑、罗溪、紫薇博览园、莲荷生态公园、白水洞等景区配套设施,抓好崀山创5A级景区和南山、黄桑、武冈古城、紫薇博览园创4A级景区工作,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支持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试点县、隆回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注重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创建了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牵头举办了“2013大桂林原生态民族风情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

  其次,繁荣市场消费。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力度,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至3家、农家店300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蔬菜市场,制定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规划,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餐饮食宿、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升级改造,引进友谊阿波罗、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超市。加强建材、汽车、服装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了一批专业街区和品牌名店。

  第三,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等新兴产业。第四,发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活金融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意见,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组建了邵阳农商行,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了保费收入增长10%以上。利用该市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生产性物流业的规模和数量。邵阳学院和各类工程技术学院、学校面向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工服务,鼓励市内外高校在该市建立各类科学技术的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平台。

  坚持抓招商促引资 “出路工程”不断扩大

  邵阳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出路工程”,努力形成全民招商引资热潮。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吸引客商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立足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县市区引进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提高2012邵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力促履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卲商大会,全年利用外资增长10%,内联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获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扩建境外联络处,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化产品、箱包服装、五金机械、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外贸出口基地,引导九兴鞋业等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外贸进出口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指标增长15%,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增长速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