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转型 > 视野 >
    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理性主义
      时间:2013-04-15 18:24

  

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理性主义

 

  连续两年产销增速低于5%后,现在就连最乐观的分析师也不能不承认,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理性市场。不过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动力正视那些因长期高速增长而被忽略的重要问题。

  我们观察到这个新理性市场,呈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特征。

  有限紧缩取代政策刺激。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关于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言论,信号明显:随着财政减收大幕拉开和大城市空气污染加剧,2011年以来包括限购在内的管理政策将继续得到维护,也不会存有新的大规模汽车补贴减税救市之举。

  海外并购转向内生式生长。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汽车业历史性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沃尔沃国产项目成都落定,北汽推出基于萨博平台技术的绅宝,四处寻求并购机会的中国车企从喧嚣躁动中平静下来,它们现在的战略重心是说服中国消费者。

  国内召回趋向全球接轨。2009 年底丰田遭遇旷日持久的全球质量危机,唤醒并教育了新一代中国消费者,汽车“三包”政策的论证再次提上桌面。仅今年3月,国内汽车召回次数便达到9次之多。未来,不论何种性质的车企都将面临日趋严格的法律约束。

  产能过剩真实来临。2009年市场乐观气氛之下,许多厂商宣布实施的扩张计划将于2014年集中释放。产能过剩危机不但对弱势厂商也会对强势品牌形成压力,自国内汽车工业现代化以来,以旧技术和粗放式发展抢占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回。

  中低端车的新机会。豪车领域,品牌仍然会是一个高壁垒的竞争格局;而大众化汽车,随着合资自主品牌下探,本土品牌上行,中外品牌差异开始弱化,单一车型和全新品牌的突破将成为可能,特别是三四线城市。

  2013年的发令枪已响,谁是赶超者、领先者,谁又是破局者、出局者?

  我们数月走访调查,挑选了十款2013年值得关注的战略新车,希望呈现新理性市场下,它们背后的创新思维、竞争策略和商业逻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