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经济的一部分,共享经济在近两年迅速“走红”。从最初的共享单车,到现在的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经济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我们的日常生活。
的确共享经济本身是一种节约社会资源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便利的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商品的使用率。但在大量资本的盲目推动下,如今的共享经济似乎变了味。
最近,现身北京的“共享马扎”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据悉,“共享马扎”与普通马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椅面上印有二维码图样——“扫码可坐,无需押金”。对此,有网友调侃道,“不扫码就坐,难道会把人弹走吗?”
其实不只是受到网友“嘲讽”,共享马扎一出现便身心受挫。据相关数据显示,共享马扎仅投放一天就丢失过半。对此现象,有关公司却表示,马扎丢失在意料之中,是项目前期推广的一步。
如果说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共享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共享经济的进步,我们暂且可以忽略它们的缺陷与不足。但这一系列共享马扎的出现无疑暴露了当前共享经济背后的严重问题——共享泛滥。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后在“互联网+”等政策概念的推动下,引入中国并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共享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共享模式可谓风生水起,不少资本把共享模式当成变现的巨大风口。然而这也就导致了类似“共享马扎”等所谓共享模式的出现,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吗?并非如此。
通俗地说,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利用他人暂时不用的闲置资源,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中国政法大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此表示,严格来讲“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而是把马扎作为一个载体,实现推广和广告的目的。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共享经济已然成为炒作营销的新手段。
从最初共享经济激发的强烈新鲜感到如今,遍地的共享经济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共享经济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这不仅给那些有可能利用共享经济概念创新的公司企业增添了巨大阻力,也扰乱了整个共享经济市场发展秩序,甚至有可能导致共享经济从此夭折。
如何发展共享经济,而不是将其作为噱头进行恶意炒作,是当前整个行业以及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共享经济所带来的未来依然美好。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因而在共享经济规模爆发前,整肃行业乱象,创新推进共享概念落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