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模式 >
    有机农场账本:巨额补贴模式能维持多久
      时间:2013-08-29 15:13

  当上海这座中国人口最高密度城市的郊区,出现专业的有机农场来生产干净而新鲜的蔬菜,毫无疑问,它有着不可估量的商业前景,但是这条有机之路并不平坦,至少目前看是这样。

  7月19日,在上海开太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开太鱼公司”)位于金山区的实验基地内,坐在一张不大的会议桌旁,开太鱼公司董事长何文辉正在盘算着有机农业的市场容量,按照他的估算,上海市有着150亿元的有机蔬菜潜在市场销量。

  与此同时,上海本地另一家有机农场多利农庄执行总裁江洪却正在担忧一个难题——有机食品(行情 专区)的市场如何开拓。

  两年前,原本从事鱼种研发和销售的开太鱼公司在距离上海金山区中心三四十公里的郊外圈下1200亩有机种植养殖基地,但至今基地仍处于休耕和修建之中。

  而迄今为止已有2轮私募股权融资的多利农庄,目前俨然已是中国最大的有机农业公司。除了在浦东和崇明分别坐拥1750亩和162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多利农庄在黑龙江、宁夏、浙江等地还有十余个种植基地。

  江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多利农庄基本供求平衡,但随着快速扩张,明年有机蔬菜的产能将比今年放大3~4倍,所以扩大销售非常急迫。

  另据本报记者调查,销售之外,从有机农产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投资到种植,再至产品研发和推广,加之商业模式皆有可商榷之处,巨大潜在市场光环之下的这条有机之路并不好走。

  “有机王国”的上亿造价

  貌似与平常菜田并无二致的有机农场,其后造价惊人。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有机产品的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上述标准亦规定:“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等。”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专家均表示,在上海能达(行情 股吧 买卖点)到有机产品种植环境的地方很有限,这也是有机生产企业纷纷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建立基地的原因。

  难逃土壤、空气和水污染的大环境下,如何建造一个尽量与世隔绝的“有机王国”是每个有机产品种植基地面临的挑战,也是最重磅的投资。

  从陆家嘴(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上车,约摸一个小时便可到达浦东新区大团镇,多利农庄1620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就在这里,就在上个月,这里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即将对每一位入园参观者收取门票。

  由于是正午,在田间看不见有劳作的人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环节可以缺少。多利农庄的创始人张同贵介绍说,机械(行情 专区)化使得灌溉、除虫已不需人工完成,但除草却更需要人手,因为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而目前,多利农庄的生产部,也即专门负责育苗、除草和采收的种植工人共100余人。按照多利农庄浦东基地的800多个大棚计算,平均1个工人需要照料约8个大棚的蔬菜培育。

  空无人影外,在农庄内随处可见支起的白色塑料大棚,以及人工河道,而除了少数具备较强抗污染的蔬菜露天种植外,大部分蔬菜在大棚里生长。一些大棚内的温度,已高达50多摄氏度,高温可用来杀死害虫。

  据张同贵介绍,多利农庄在浦东新区和崇明两大基地分别已投资2.5亿元和3亿元,何文辉则计划在金山基地投资1亿~2亿元,而在种植有机蔬菜之前,首先要让千亩土地休耕进行有机转化。

  何文辉的方法是“一年旱休耕,种豆科植物让土壤长绿肥,一年水休耕,农田灌溉至50公分,让害虫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物”。多利农庄则利用种植豆科治污和免耕等方式来实现。

  而和土壤的有机化不同,防治空气污染无法一劳永逸。尽管多利农庄以大棚应对,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大棚并不能隔绝空气,而必须建立隔离带以防止污染空气的飘移。

  在农田的灌溉水源上,为了改良河道储蓄天然雨水,多利农庄已投入6600万元,并修建人工湿地实现灌溉水过滤。而何文辉则计划在有机大棚附近修建一个容积2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上述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企业认为基地的土壤、水和空气等各方面基本达到国家有机标准后,会向经过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报告。他表示,只有符合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的企业才能获得认证,而所有经过有机认证后的企业还必须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时间再进行2~3年的转换期以确保有机生产的稳定。

  而在被认证后的几年过渡期内,基地的蔬菜生产要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进行,如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在过渡期内生产出的产品须标识“有机转换食品”,而非“有机食品”。

  在建造有机王国的账本中,投入资金的位数不断地在增加。

  两年期间,何文辉已在金山基地投入1700万元左右,目前谈及盈利还为时尚早。而多利农庄虽然在此前两轮融资中已获得共计4000万美元,但它依然在进行第三轮融资,并意图上市。

  按照江洪的说法,巨额的投资下,有机蔬菜盈利率并不高。“多利农庄目前的盈利率大于20%。”他表示,随着每年会员规模的增加,单位会员的成本还会减少,利润率也会相应增加。

  江洪进一步解释说,由于需要用人工除草取代化学农药等,种植有机蔬菜虽然价格比一般蔬菜高出一倍,但成本也高出近一倍,因此盈利率并不会比传统的蔬菜种植高多少。

  为了加快盈利,多利农庄正在扩展蔬菜种植以外的业务。除了其浦东基地获批的国家AAA级农业旅游观光景区可以带来门票收入外,发展农业地产,比如建立乡村酒店、培训中心、餐饮店等以增加收入也是其正在考虑或规划的内容。

  在多利农庄上海浦东基地,便有400元/位的自助火锅套餐,张同贵对本报记者表示,多利农庄在成都开发的种植基地中,有5%~10%的面积用作农业旅游。

  千万补贴诱惑和研究困境

  虽然多利农庄声称有机蔬菜的种植盈利率并不比传统种植高,但根据上海市农委、经信委、质监局、科委等部门的相关政策,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可以获得丰富的补贴。

  比如参照上海市农委《关于推进本市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政策意见》,其中便有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补贴,而向上海市科委则可申请特色农业园生产和物流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综合(行情 专区)示范的补贴等等。

  据江洪透露,以规模化为优势的多利农庄,国家给的农业补贴可占总投入的20%~30%。也就是说,稍具规模的有机农业企业每年获得的补贴总额可达几千万元。

  对于拥有诸多原创技术的开太鱼公司而言,可谓是“样样都能拿补贴”。“有机大棚补贴,有机蔬菜补贴,碳货币补贴,节能光伏补贴,生物农药补贴,青少年科普教育补贴……”何文辉流畅地列出,并估算出每年超过8项的补贴总额可占总产值的8%~10%,占总利润的20%,

  巨额的补贴背景下,江洪提出,有机农业的重大投入还有人力成本,如何保证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不被挖走是多利农庄面临的难题之一。

  张同贵表示,不仅仅是技术人才,生产工人也很不好找,而且成本不低。“按照劳动单价10元/小时计算,每个工人每月能领到的工资约2000~3000元,再算上需要缴纳的各种社保、保险(行情 专区)以及解决吃住的成本,我们企业要给每个工人承担4000~5000元的费用。”

  对于拥有100多名种植工人的多利农庄而言,每个月仅此类人力支出就达40万元以上,加上管理和技术人员等总人力成本投入可占总成本投入的30%左右。

  而在何文辉的蓝图中,有机农业的最大难点也莫过于农业研究和种植人才的缺乏。

  何文辉的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在300万元以上,有机蔬菜有7~8个研发人员,而有机鱼类则有30个研发人员。但在需要51个人管理的150个大棚中,目前只有6~7个人,缺口很大。

  另外,在研发的难题中,如何保证肥份的足量,准确监测植物吸收肥料、准时添加肥料,抗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研制抗癌等具有特殊功效的蔬菜,也是何文辉认为需要深入研究和攻克的难题。

  尽管有机农业的企业也在积极地研发技术,但在全国人大代表赵亚夫看来,“市面上大多数发展有机农业的企业都以营利为目的,考虑修复生态环境的少之又少”。这个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在江苏镇江市农科所工作、72岁高龄仍然坚持在农田一线推广有机农业的研究员,始终担忧着国内有机农业的未来。

  根据赵亚夫回复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他认为“有机农业”的实质就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农业”,这与我国数千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农耕文明是一致的。而在“修复受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建设现代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并且做到让“各项有机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友好”,“利用本地可再生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因此,赵亚夫提出:“有机农业提倡绿化造林,提倡农牧结合,林下种草放牧,提倡多种作物间套轮作,不用化学农药,强调多施有机质堆肥,种绿肥,保护鸟类,善待家养及野生动物,尽可能创造良好环境条件,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

  在何文辉的有机王国里,除了种植特色的蔬菜水果之外,还有用清水养殖的鱼虾以及少量家禽的饲养。而在多利农庄的现有模式和规划中,不断扩大蔬菜种植的规模、加强物流运输的效率、缩短销售链条、拓展农业旅游业等乃未来企业发力的重点,并无有关农牧结合或完善生态系统的设想。

  百万认证费和监管难题

  一年更新一次的认证,对每一单元的土壤和每一种植品种的认证,听起来详细具体的认证费用也成为了企业一项不可小视的投入。

  张同贵告诉本报记者,多利农庄每年要接受上百次的检查,花费的认证费约200万元,其中80%的认证工作由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完成,而20%由北京五岳华夏有机认证中心进行。

  在何文辉看来,只要技术能够完善,并严格遵循生态的种植方式,做真正的有机食品并不用纠结于标准,“我们对应的监管部门实际使用的认证标准还不太完善,甚至有的标准要求太低了。国内目前并没有通过认证就能真正达标的有机食品” .

  以土壤为例,根据国家标准,有机生产的土壤环境质量只要达到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即可,而灌溉用水标准,则适用于全国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作水源的农田灌溉用水。

  而据国家认监委官网数据,目前全国有机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5000多个,有机生产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公顷。

  自2004年以来,国家认监委已组织地方认证监管部门累计检查有机认证机构67家次、有机获证企业1350家次、抽查有机获证产品1622批次。近年有机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

  相比于国家标准,何文辉更希望推动企业内部品牌标准,“让市场自己来形成标准”。

  已经拥有1万左右常年会员的多利农庄目前尝试在家乐福超市公开售卖有机农产品。江洪表示,多利农庄在有机蔬菜生产、物流、仓储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已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即将发布成为地方标准。

  为了打击随意打出有机产品的招牌以及有机产品认证的乱象,国家认监委于去年3月发布了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而整个认证和监测过程也越来越严格。

  尽管如此,上海农业方面的一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企业售出超量的有机产品并不能很好地监测。

  “比如说认定了30亩的土地用来种番茄,就要对最后的产量进行预估,并且让预估的产量成为最终售卖数量的标准。”上述专家坦言,但目前对产量和销量是否统一监管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上述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有机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对上市的所有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常规检测只是辅助的手段,并不能通过产品的检测来判断是否有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