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发 > 思路 >
    搭建政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13-08-22 08:0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对于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思想,要把实施创新驱动摆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除加快改革科技体制、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并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外,当前,各级政府应积极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搭建政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意义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指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为企业开展检索、查询、实验、测试、中试等活动提供设备、仪器、场地、咨询、认证和技术指导等专业性服务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群体,其作用是帮助企业利用社会服务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仅将成为改善地区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有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大大缓解社会科技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从制度创新层面营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科技动力支撑。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平台建设。早在2004年,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004-2010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各地积极行动,浙江省自2004年试点,2006年全面启动科技平台建设工作以来,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思路和“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要求,整合各类创新载体和资源,建设了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各类科技平台建设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到2012年已建好8个科技基础条件平台、53个左右行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

  但笔者从一些地方了解到,不少地方政府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是起步较晚、平台建设滞后。尤其是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平台建设大多在2008年之后。即使已与一些科研院校建立起的技术服务平台在研发的能力上、规模上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二是平台的共享性不高。由于规划和布局的局限性,各类服务资源基本上成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甚至少数课题组个人所有和享用,社会共享度不高,造成利用效率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地域差距拉大的问题,无法形成集成优势。

  三是缺乏权威的信息平台和窗口。大量的技术标准、专利、科研成果、科技情报等科技文献资源,广泛颁布在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信息中介和政府部门手中,从事创新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无法快速有效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引用和开发,导致创新效率低下,创新资源浪费严重。

  四是建设投入不足。不少中小企业虽然建有平台,或与高校合作,但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仍然不足。一些规上企业特别是亿元级企业,总体实力并不弱,但在研发经费上舍不得投入(研发经费投入需要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及以上)。一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较成熟,企业投入的动力和愿望不强。加上地方财力有限,平台建设投入不足。

  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建议成立政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应吸收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高校、科研机构负责参与,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订工作,对平台建设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协调,保障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地开展。

  其次,加大前期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投入力度,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要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适当倾斜,要将重大科技项目工作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调控作用,调动有关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入项目招投标机制,吸引社会各界共同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采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为平台建设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

  再次,强化管理。制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实行对平台建设项目和运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平台建设之初应强化科学部署和严格论证;建立以绩效考评为基础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执行良好的项目、运行服务效果好的平台和在平台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给予表彰;成立用户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对平台的运行服务加强监督指导;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所需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撑的人才队伍。增强平台建设工作透明度,及时将平台建设项目和平台运行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二是坚持有所选择,推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上新台阶。

  第一,建设目标应贴近各地发展实际。研发平台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到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地方需求与;国家布局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结合,坚持有所选择,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切实解决各类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改善各地创新创业环境,对本地区产业发展,科技进步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第二,运营模式应有利于整合共享。要积极贯彻落实“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建设方针,按照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以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第三,建设重点应服务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着眼于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笔者认为各地可考虑重点建设如下平台:

  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和中试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并与国家、省、市及其他县(市、区)仪器、设备协作网进行联网动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科学研究、科学测试、科学检测、科技统计、科学普查等基础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络建设,避免科研活动的重复进行,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形成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逐步建设各类数字化的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相关部门、种类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鼓励各类文献服务机构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服务方式,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网络科技环境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现有科技公共信息网基础设施,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窗口导航网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果,积极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