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建立的过程中,进度计划、成本预算和人员计划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造成创新项目不能按时、按预算完成。以下六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变动:
(1)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不同的工作中
混搭的工作方式导致时间和成本上的差异性。解决资源在不同工作中的配置问题,需要将工作类型进行划分。第一类为创造知识的工作,如全新的业务模式。第二类为知识的再利用,如现有的工艺应用于新的产品,现有的产品应用至新的领域。第三类为支持性的工作,如行政管理。
(2)有限的资源应用到过多的项目中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业务部门,发现该业务部门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开发的所有创新产品都不能按期投放市场,最长的延期甚至超过一年。延期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的投放问题,当时拥有20个工程师的研发部同时负责20个新产品项目。解决人员在不同项目中的配置问题,需要对项目进行筛选,例如通过建立评级指标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排序,撤销哪些投入多、周期长、产出少而且可能与公司战略不是非常吻合的项目。
(3)人员未能很好地遵循标准化作业的方法
参加创新项目的人员未能很好地遵循标准化作业的方法、没有很好的工具,只能自行决定选用材料,自行设计。在很多企业中不难发现,许多同类产品中原本可以通用的零件却因细微设计差别使得产品性能没有任何改变,却给生产计划、物料供应和售后服务提高了难度。主要原因是每个产品的设计人员自行选用零部件,对每一个产品本身而言可能存在必要性,也有可能节约材料,但是总体上而言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超过预算。
(4)缺乏全面的计划
在很多新产品同时处于开发过程时,项目组都会用到实验室资源。而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却因为缺乏全面的计划时而放空时而成为瓶颈。足够、全面的项目计划方可提高利用率。
(5)没有过滤来源于客户的创意
研发人员未能完全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没有理解未被满足需求的本质,却过早投入开发,导致创新过程中根据客户不断提出新问题、新需求而经常返工,耽误进程。
(6)创新过程中的批量生产
批量生产不仅存在于生产过程,也普遍存在于创新过程。如企业导入严格的新产品审核机制,每周或每月开例会审核,即为创新过程中的批量生产。
综上所述,以上六类问题是导致企业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建立的过程中无法按时、按预期、按成本计划而保质保量完成的主要原因。
(感谢姜晶博士对本文的贡献)
参考文献:《Value Stream Mapping for Lean Development》written by Drew A. Lo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