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研究 > 要点 >
    国内首创!全自动修筑“水下长城”
      时间:2022-05-27 23:47 作 者:

  信江八字嘴处,两道大坝截断了百里连绵的江水。坝上,一座形状好似“剃须刀”的双轮铣斜倚在履带吊上,将江水牢牢“锁”在大坝一侧。
  
  “这台双轮铣是国内首台集自动化制浆、实时监控、数据云端自动采集于一体的‘智慧’双轮铣,也是我们敢横江断流的底气所在。”一航局信江航电项目部主任工程师焦亮介绍道。江西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是交通运输部和江西省水运建设重点项目。项目主体工程位于水面以下,只能在枯水期围堰拦河,抽出围堰内江水,在河床上施工,汛期来临前,再拆除围堰放水通行。因此,围堰的防渗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要让围堰滴水不漏,就必须在内部下功夫。”焦亮说道。在入场后第一个枯水期开工前,项目部引入了地下墙体施工的专用成槽设备——双轮铣。施工原理类似“注射器”,两个轮形铣削装置飞速旋转下挖至土坝内部,到达指定深度后,再将混凝土、水和作业区域的土体按比例注入制浆系统,混合成固化剂,再将其注入指定位置,用铣轮搅拌后与土坝内部砂石紧密结合,固化形成防渗墙体。
  
  第一台双轮铣刚刚投入使用就给了团队当头一棒。原来,双轮铣后台制浆系统需要手动操纵,而技术员在注入固化剂原料时难以精准把控比例,或是浪费原料,或是防渗性能不达标。“给双轮铣装上‘大脑’。”焦亮提议,“可以尝试采用便捷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让它自行控制原料比例。”技术组经过两个多月昼夜连轴,最终编写出了一套可用的代码。匹配性试验确认无误后,国内首台自动化双轮铣迎来了它的首秀,只需输入预设数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会对各系统发出指令,下钻、制浆均按照程序完成运行。从原来的多人“配料”到现在的“一键启动”,内部“大脑”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现场管理水平,减少了物料损耗,增强了防渗性能。
  
  尽管有了“大脑”的助阵,为了防止双轮铣破坏围堰结构导致渗水,施工时仍需两名技术员实时监测参数。“不如再给双轮铣装上一张‘嘴’,让它通过手机软件把参数‘读’出来,这样得到具体数据就方便多了。”联想到人车互联技术,焦亮立即带领技术组再次进行攻关。
  
  参考“智慧工地”系统建设,技术团队研发了一套精密传感和图像识别算法,可将地下施工数据实时显示在手机软件上。这样一来,技术员不必24小时守在现场,通过手机软件就能实时监控施工情况。同时,这些数据还将被加密传输至云端,自动引入检验批,大幅提高了数据准确度。软硬件设备皆调试完毕后,这台国内首创的自动化制浆、实时监控、数据云端自动采集的双轮铣正式投入使用。短短两个月,2138米的防渗墙迅速成形,筑起一道坚固的“水下长城”。
  
  如今,信江航电项目西大河水下施工任务在枯水期全部完成。双轮铣矗立坝上,注视着汛期波光粼粼的接天江水,继续讲述着高峡平湖的工程故事。

(中国交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