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网络外交 宣传战 美国战略 中美关系
核心提示: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希拉里国务卿大力推行“巧实力”策略,格外重视“公共外交”,而美国非常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好为此提供了便利平台,由此催生了“网络外交”一词。
网络外交”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外交方式,是指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国际行为体为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开展的对外交往、对外宣传和外交参与等活动。作为国际互联网的发源地和网络应用程度最高的国家,美国最早运用“网络外交”。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希拉里国务卿大力推行“巧实力”策略,格外重视“公共外交”,而美国非常成熟的信息网络技术正好为此提供了便利平台,由此催生了“网络外交”一词。不过,目前“网络外交”在学术层面尚未形成独立的概念体系,但是由于具有传递信息高效便捷、互动交流双向甚至多向、外交主体和受众对象广泛等特征,其在实践层面已为全球多国高度重视。
一、奥巴马政府的“网络外交”
在奥巴马成功竞选总统的过程中,信息网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奥巴马由此被誉为“网络总统”,也深谙网络背后潜藏的巨大政治价值。上台之后,奥巴马政府便进一步将网络应用于外交领域:
1.1制定网络外交战略规划。2009年2月,奥巴马启动为期60天的网络安全状况评估工作。2009年5月29日,工作小组发布《网络空间政策评估报告》,其中,“建立国际网络安全政策框架,加强与国际伙伴的关系,主动创新解决所有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被作为一个重要短期行动目标提出,为后来的网络外交政策奠定了基调。2011年5月,奥巴马亲自作序并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网络外交的总体构想。战略中,美国将数字化基础设施视为国家的“战略资产”,提出了“建立一个开放、互操作、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的目标,并确定了美国未来网络外交政策重点主要集中于网络安全、互联网自由、互联网管理、网络空间相关法律、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网络空间军事运用以及经济增长等,使美网络外交工作变得更加清晰和明确。目前,美国正在制定网络外交具体规划,准备继续投入大量资金,全方位加大网络外交力度。
1.2完善网络外交组织架构。美国务院在网络外交政策中发挥主导作用。早在2003年10月,鲍威尔前国务卿就在国务院信息资源管理局下设立了“电子外交办公室”,负责将美国务院外交官纳入信息技术决策过程,改善国务院内部及其与外部的沟通和协调方式,提升资讯管理等。为了使信息技术和网络更有效地服务于美国外交政策,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又于2011年2月建立了“网络问题协调员办公室”,克里斯?佩恩特出任网络协调员。该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国务院各机构处理网络问题,协调国务院在网络问题方面的全球外交活动,就网络问题向国务卿提出建议。在希拉里领导下,国务院还将网络问题纳入到海外规划中,从美与其他国家合作打击犯罪团伙到美经济外交,再到美对全球妇女和女童的支持,随处可见网络外交的影子。
1.3升级网络外交服务方式。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国务院网站、国务院主要官员的个人博客以及其他政府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国务院网站上新增了Twitter(微型博客网站)、YouTube(视频网站)、Facebook(社交网站)、Flickr(图片共享网站)和Google Map(谷歌地图搜索)等链接,网民可据此了解国务卿的行程,甚至可在网络虚拟空间跟美国政要“随同出访”。原有的“外交笔记”博客网页上新增了“外交档案”、“最新日志”、“最新评论”等专栏,还专门为iPhone、黑莓手机用户及国务院网站移动设备用户增设了链接,网民可以浏览更多美国外交官的博客。白宫在Twitter、Myspace和Facebook上开设主页,30多个部门的政府网站加入了Facebook,20多家美国官方机构在YouTube上开设了自己的视频频道,军队也在Myspace和Facebook上增设了网页。
1.4推广普及信息网络技术。为了更有效地推动美国外交工作,奥巴马政府将外交网站上原先使用的15种语言增加到35种,并招募和培训专门的外交人员,使其能够熟练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同时,美国务院还组建专门的网络技术团队,到世界各地协助当地政府和民间团体推广和普及网络技术,该团队在墨西哥、阿富汗、刚果、巴基斯坦等国发起了“公民社会2.0行动”,推动基层民众接触、接受以及学习使用信息网络。2009年4月,Google、YouTube等信息技术公司高管跟随美国国务院代表团访问伊拉克,会见伊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和社区领袖,告诉他们如何通过新技术增强政府透明和可信度,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并通过提供网络构建工具让当地机构和个人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