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高管 > 团队 >
    云知声:九年创业路 从微光迈向加速
      时间:2021-07-26 14:45 作 者:

  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诞生于2012年。

  彼时,人工智能新一轮爆发正酝酿出“星星之火”。就在2011年,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首次应用在iPhone 4S上,一时间,“调戏Siri”成为用户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此同时,IBM则继“深蓝”之后,推出超级计算机Watson(沃森),与人类在智力节目上同台竞技。

  而在云知声诞生的同年,深度学习开始蓄力。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在著名的ImageNet挑战赛中大放异彩,让业界见识到深度学习的威力。百度公司亦在2012年年会上宣布组建深度学习研究院。

  从2012年到2021年,九年时间倏然而过。这一轮人工智能潮也经历了2016年AlphaGo掀起的全民狂欢,经历了泡沫退去,以及技术与产业结合逐渐落地。云知声则经历了资本的持续热捧、自身反思与企业业务的日趋成熟。

  作为沉浸行业的从业者,云知声CEO黄伟对行业及企业看得通透。他坦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与其热度不相匹配。“其实我们并不喜欢泡沫和噪音,它不仅鱼龙混杂,而且让外界对人工智能产生不合理的预期。”

  好在与前两年相比,今年行业开始愈发务实。从云知声自身而言,也能看出这样的趋向。在接受采访时,黄伟表示:“我们的产出、商业回报、场景渗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今年整体营收预计可翻倍。从各方面数据来看,目前公司业务都处于一个加速的阶段中。”

  微光中的迈步

  智能语音赛道,是当下人工智能行业内发展得最为成熟的赛道。根据IDC的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语音语义市场规模达15.5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26.2%。

  作为人工智能语音行业较早期的入局者,云知声经历过行业的高光时刻。据统计,云知声创业至今共计融资10次,2018年和2019年单年内分别完成两次融资,可谓密集。

  今年6月,在暂缓科创板IPO之后,云知声宣布完成新一轮D1轮融资,融资金额近1亿美元,由挚信资本领投,启明创投、磐谷创投跟投。

  尽管身为资本的宠儿,但一些外界人士认为,云知声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调整,这似乎体现出公司战略的犹豫。

  黄伟却并不这么认为。“今年是公司成立的第九年,我们并不觉得九年间发生了很多转变,事实上我们的战略目标和商业路径一直没什么变化,外界看到所谓的变化只是我们在深入场景之后,对战略目标的持续演进和落地。”

  细数云知声的创业史也确实如此。在黄伟看来,云知声在创立初期类似于研究院,那段时间公司并未进行任何商业化探索,更多是在寻求技术突破。

  “那时候我们做了许多业内较为超前的事情。”黄伟介绍道,云知声成立三个月后,便发布了基于传统统计模型的第一代引擎,将准确率提升至85%。两个月后深度学习引擎上线,准确率提升至91%。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任何团队试图将深度学习应用在语音识别上。“这相当于是在微弱光线中,我们所迈出的第一步。”

  具备相关技术能力后,云知声便开始思考AI能力的输出问题,到底是用项目的方式输出还是用产品化的方式输出,而这是一个“被摁在地板上摩擦”的过程。2014年,云知声首次提出“云端芯”的技术架构。同时,在这个阶段内,云知声也确立了深耕的行业场景,即医疗和物联网。

  “所谓云是指要具备我们自身的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同时各类设备都需要具备终端对话的能力,”黄伟解释道,“此外一些相对标准化的智能语音能力,如唤醒、降噪、识别等,我们将之封装到芯片中,对于客户而言,它类似于一个硬件SDK,即插即用。”

  据黄伟介绍,在早期面向客户的过程中,云知声积累了包括格力、美菱、长虹、北京协和医院等行业内的头部客户。不过,云知声的“野心”并非仅仅停留在项目型公司的定位上,并非根据单一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我们希望尽可能去做产品化,而它对团队能力的要求极高,无论思考或技术本身,云知声都需要走在业务及客户前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实现产品的标准化。”黄伟指出。

  而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它也为后期云知声的飞跃奠定了基础。从2016年开始,云知声开始探索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也正是在2018年,云知声基于自身落地的AI芯片以及软硬件能力,开发出整套的解决方案并融入到场景里。

  这也令这个曾经营收规模仅千万级的企业,摇身一变迅速增长至当年的1.97亿元。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云知声营收持续增长,分别达到2.19亿元和8469万元。

  “这就是我们技术输出的脉络。”黄伟表示。目前,云知声定位于“顶尖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提供商”。“其实我们更像是在黑夜微光中的迈步,最初尽管并不清楚如何抵达目的地,但我们的目标一直是非常明确的。”

  物联网与智慧医疗双轮驱动

  从技术及商业化路径来看,云知声九年来一脉相承。具体到场景中,云知声也有自己的专攻领域。

  其中,物联网是云知声积累多年的场景。早在2013年,云知声便探索技术在智能电视、车载和可穿戴等终端设备的可能性。如今随着物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场景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至包括社区、楼宇、酒店等领域。

  云知声同样在B端大步向前。目前,云知声智慧酒店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在入住、电梯、客房、客控、客需、公区、退房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智慧社区能够实现对社区车辆、人员、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精准管理,并已在昆明、天津等新房社区中落地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云知声同世茂进行合作,依据其智慧酒店和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与世茂共同探索“智慧+地产”新模式。“过去用户拥有智能音箱,但对话范围仅限于查天气和听歌等相对简单的功能,如今通过与世茂集团的合作,我们能够打造一个全场景的智能化空间,在房间里用户可实现与多个家居物品的语音交互。”黄伟介绍道。

  除了物联网之外,云知声也在持续发力智慧医疗领域。据介绍,云知声早在2015年便开始构建大规模医疗知识图谱、打造虚拟AI医学专家,并推出语音电子病历、智能随访等产品。目前,云知声已经能够从医务、医管和医保三个层面提供服务。

  例如,在医管和医保环节,云知声推出了医疗质控方案,由AI虚拟专家主动帮助医生检查病历的完整性、用药的规范性,并协助医管部门把控医院整体诊疗情况及病历质量。

  而在医保环节,云知声可协助医保部门进行智能控费,“今年我们协助某地方医保局将控费率从1%提升至7%,如果全国推广便意味着每年可帮助国家节省1200亿元的医保费用。”黄伟表示。

  在他看来,如果用数据采集者、文档记录者、助手、同事、导师五个阶段来划分云知声医疗业务发展的阶段,目前云知声已经做到了“助手”角色。随着云知声技术的推进和成熟,未来则会逐渐成为“同事”“导师”。

  医疗方面的投入,让云知声开始收获回报。据介绍,今年上半年云知声医疗收入同比去年翻倍有余。“我们在每个医院里面落地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我们整个医疗团队从研发、产品、商务、实施是一个不足百人的团队,而这个团队可以支撑公司医疗板块每年保持成倍增速的营收。”黄伟分析称。

  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到云知声相关业务的成长性。“过去投资人在进行公司的价值评估时很少会关注到医疗板块,但如今大家都会觉得医疗这块很有价值。”黄伟告诉记者。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在国外有了对标。今年4月份,微软宣布将以1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Nuance,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专门从事语音识别软件的公司之一,其业务重心正是在医疗领域。有业内人士则认为,云知声有望成为中国版的Nuance。

  尽管从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依然是高技术、高投入、高门槛的行业。不过,在清晰的企业定位与持续的收入增长下,云知声的技术能力与行业深耕能力得到了初步验证。“我们认为盈利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但不应给它加上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制。”创业九年之际,黄伟对云知声的未来充满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